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光宗耀明

第476章、大明之后(2/5)

目录

在他已经登基二十多年,身体仍然很好。

天子说话,诸相点头称是。

回想这二十多年,最开始只是从厉行优免和厉行商税。单这一步,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。其间都是皇帝留后手、确定用人方向、打好武备基础、改革中枢培植愿遵圣意的重臣班底。

而后则是北征一举鼎定北疆。携此威望,才有地方衙署改革先于辽宁一省、承德一府试行,最终裁撤南北两直隶,走到地方衙署改制这一步。

这个过程又花了近十年。从最开始的七年到这十年,期间不断在地方上淘汰旧官旧吏,又以格物致知论培养的人才来补充,还办了不少案子一步步削弱一些跟不上变化的地方旧士绅。

饶是如此,要推行新钱法之时,仍旧闹出了刺储案。

到了此刻,新设海东省,东瀛大捷,新港宣尉司已设,缅甸在这个秋冬旱季应该可以对东吁王室做出最后一击了,天子希望推行的新法才终于要到达最核心的成果处:税制。

一切都是为了钱,为了财政。

朱常洛已经把框架都搭好了,此时他看着叶向高,凝重地说道:“宰执,这是朕需要放下心来的最后一件大事!此事能商议妥当,中枢和地方在财政、人事等诸多方面上下一心,推行之时万民称善,才谈得上商议国宪,自此后君臣共治约为堂堂正正国之体制!”

叶向高心情激动,弯腰道:“臣知轻重!这回大明一京三都十九省,自各省总督之下,各府知府,千余知州知县共赴大政会议。巡考组虽是以巡考为民赴诸省大考官吏,但也遵执政院之命调研入微。大政会议之前,他们都会出具报告。再经商议,务求诸税种、税率合乎地方实情,中枢、地方皆得其便。”

朱常洛点了点头:“也不必刻意议得万世之法,能管上十年二十年,一段时间内稳定已是难得。时易世易,变法永无止步之日。无非此次较之前是大变动,要慎重一些。”

叶向高很有信心:“银号、国库既设,输运既畅,钱法既行,赋税旧制之弊已有革新基础。除此外,吏治则要拜托进贤院、鉴察院督促了。”

“愿共佐圣天子,成此伟业。”

朱常洛看他们都很期待“为天子立宪条,君臣共治为国体”的那天,他不介意,只要事情能成。

大明实行实物税,有开国之初不得已的情由,也受困于当时的技术条件。

再之后,便是历朝历代的老毛病:治国要依靠士绅,便要优待士绅。学而优则仕,官员队伍里虽有理想主义者,但既然天家本身也是视国为私产,又凭什么去指责官吏们的私心?

所以久而久之,总体上大家都蛀国。虽偶有王安石、张居正这种强人出现,最终也不过治标不治本。

这治本之策,本就要触及天子、触及天家之利。

现在朱常洛肯面对这个问题,改革至少没了最难以面对的难题。大义之下,官绅家私利难道还比得过天家之利?

大家尽可找别的法子来妥协,譬如官吏待遇,譬如新的机会。

总而言之,这次大政会议是要以新税制为主题,商讨出新的平衡之道来。

官与民的利益平衡之道,朝廷和地方的利益平衡之道。

所以说一切都是为了钱,变法就是变利益分配。

而大明可分配的利益一共有多少呢?

过去,大明赋税制度里的大头总是田赋,是实物的粮食。

在金花银的兑换比例里,是一两银子四石粮。

一条鞭法之后,许多地方正赋、科则,确实能以银两计数。只不过小民所得毕竟只是粮,要换银子,受一道粮商盘剥;要交银子,受一道火耗盘剥;要解送入仓入库,受一道运耗盘剥。

以万历六年为例,实际征收得到的田赋总量为两千六百六十万石余,但老百姓实际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靖明 霍格沃茨:从猎魔人归来的哈利 最初的血族 权游之圣焰君王 我在大虞长生 临夏 长生从娶妻开始 全职法师之全职召唤师 务农师 我老爹是上本小说的主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