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哥就是个兵马俑

第97章 监造兵马俑(八)(1/2)

目录

正因为如此,秦兵马俑在华夏国雕塑史上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从目前实际来讲,根据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、陶马来看,其面部和细微之处的造型工艺,风格各异,几乎无一件雷同。

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。其风格浑厚、洗练,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,是华夏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。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华夏国的陶塑传统,又为唐代乃至后世的塑造艺术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,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、“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”。

秦晓篆心里面还在想着,就见一念饮了一杯茶,接着又娓娓道来。

“陶俑身上的服饰彩绘颜色可以说千差万别,各有特色、这些兵俑的服色种类很多,上衣的颜色主要有粉绿、朱红、枣红、粉红、粉紫、天蓝、白色、赭石色等,领、袖、襟边等处还镶着彩色边缘。裤子的颜色一般为粉绿色,还有红色、天蓝、粉紫、白色等。总的来说,兵俑的肤色与服装颜色都有细微差别,色彩艳丽,但没有统一颜色。在众多的颜色中,粉绿、朱红、粉紫、天蓝四种颜色使用的最多,因此这四种颜色就是兵俑服饰的主要色彩。

关于兵俑的彩绘技术,确实有许多独到之处。一般在彩绘之前要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。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,具有较多的毛细孔,表面不够滑润。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,也不能太少,表面不易太滑,也不能太涩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,陶俑在烧造之前,表面要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,并加以压光,既可以减少毛孔,又提高了光洁度,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,要进行加工处理,烧造之前表面还要用细泥涂抹,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,陶俑的各部位连接处还要涂上一层薄胶质,使其紧密地粘接起来,彩绘不易脱落。

关于彩绘技法,则是根据兵俑部位不同采取不同彩绘的方法。一般陶俑的颜面、手、脚面部分,先用一层赭石打底,再绘一层白色,最后绘一层粉红色,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。而袍服、短裤、鞋履等处的彩绘,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,只是在衣袖与袖口、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为对比,从而显示出甲衣的质感。有些胡须、眼眉的处理,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。

总而言之,兵马俑的彩绘工序相对复杂,手法多样,着色讲究,既要充分显示彩绘的层次和质感,又要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。陶俑和陶马的彩绘,要严格模拟实物,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,很少使用冷色调。红、蓝、绿等不同色调的搭配使用,可以巧妙地表现出大秦军队的威武霸气。”

经后世考古发掘和化验表明,陶俑和陶马的彩绘颜色均为矿物质。红色由辰砂、铅丹、赭石制成。绿色为孔雀石,蓝色为蓝铜矿,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,褐色为褐铁矿,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,黑色为无定形炭。这些矿物质都是华夏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。

秦俑彩绘运用了如此丰富的多种矿物颜料,表明2000多年前的华夏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。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,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
从俑坑出土陶俑的服色看,官吏与一般战士的服色无明显区别,不同兵种之间的服色也没有区别。因此,可以说秦代各兵种都没有专有的服色,而且每一兵种中众多成员的服色也是多种多样,没有统一的颜色规定。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西汉初年。

这是因为,虽然旧的社会制度摧毁了,但是新的封建制的服饰等级制度尚未完全确立起来,因而从战国经大秦王朝直到西汉初年,在衣服的颜色和质地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,社会各等级之间在服色和衣服质地上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,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也体现在了兵马俑身上,其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玲珑手札 玄幻:我的反派身份被妹妹曝光了 女权世界从当主播开始崛起 斗罗大陆2之冰焰星神 氪命从火影开始 觉醒后我惹到了病娇boss 策天谋 做个师尊真难 末日: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 我家地球连诸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