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兰芳帝国1795

第三十六章 军械制作(1/2)

目录

军械局采用‘高塔法’大规模制作铅弹更容易。

所谓的高塔其实是一个几十米高的建筑,顶上有熔铅炉,在塔下面是一个接铅弹的大水池。

需要制作铅弹时,只需要在塔楼的顶端烧一炉铅水,然后把融化的铅液直接从高处倒下,融化的铅液在半空中处于失重状态,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球形,并在下落过程中迅速冷却凝固成球形铅弹,最后进行挑拣就可以了(但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铅弹都是小霰弹,所以又叫霰弹塔,后来人们改用了温水斜坡法制作大号铅弹)。

所以每在战争期间,士兵只要有条件,都会围绕着篝火,使用坩埚融化铅块制作铅弹,哪怕是打劳鹿之战的时候也是如此。

手工制作的弹丸和枪管之间基本都会有游隙,虽然这会降低准确度,但这样枪管内火药残渣的影响会小一些,装弹更顺畅,当然弹丸也会包裹着垫片或子弹,以增强气密性,防止子弹从枪管脱落。

燧发枪的击锤上夹着一块石头,这个小石头并不是普通石头,而是燧石,也就是打火石,这也是燧发枪名称的由来。

这种燧石很重要也不是随处可见,需要从特定的产区寻找,如法国的皮卡第地区。燧石矿在挖掘、分解、制作的时候要在潮湿有雨的环境下进行。

在这点上,英国有很大优势(笑)。

燧石的作用是在扣动扳机后打在火镰上产生火星,然后产生的火星引燃火镰盖下火药池里的火药,最后点燃主装药完成发射。

这种燧石可以有效打火三四十次左右,需要经常更换或锐化,要不然无法产生足够的火星。

本身燧发枪的战时击发率就只有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之间,如果燧石再不靠谱,那击发率将会更惨。(所以在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前夜,拿破仑特意的亲自提醒麾下的近卫军“换一块新火石,明天会有大用场的”。)

燧发枪的火药池因为有火镰盖遮盖,所以可以有效的防风、防漏,所以击发率比火绳枪要好。

燧发枪每射击大概60次,就要对火门(引火孔)、枪膛进行清洗,要不然火药残渣堵塞起来不光弹丸塞不进去,甚至连火药池和枪管相连接的引火孔都会完全堵死。

使用这种枪的老手能一分钟射击五次,当然精度感人,所以一般一分钟两到三发,有效射程很少超过30米。

正是因为后装枪研发久久没有声息,罗兰芳也主动去了解过,也知道了不少的枪械制作的流程,最后没有办法也只能继续采用燧发枪作为军队配备武器。

主要是因为工业条件没法做到,枪管全靠人工钻,连个机床都没有。

现如今军械局全力赶制最新一批的武器,还再进一步扩大产能,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在燧发枪上积累足够的经验,到时候研究后装枪就简单多了。

火枪的研究展开了,自然也不能把火炮落下。

19世纪前火炮基本都是发射实心球弹的滑膛前装炮,威力并不大,不过相对于当时的其他战争武器,火炮仍旧是最强的。

想象一下一个十几公斤重的金属球砸在城墙上,木质结构基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攻击,土质城墙也会很快粉碎,基本只有石制城墙能够坚持上一段时间。

不过19世纪中叶,意大利(没错是意大利)人发明了螺旋线膛炮,也就是说带有螺旋膛线的火炮,使火炮威力大为提升。同时后装填的火炮也出现了,火炮的射速也得到了明显提升。

但整个19世纪,基本上火炮都还停留在实心炮弹的阶段。

线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结构上的一次重大变革,直到现在,线膛炮身还被广泛而有效地使用。滑膛炮身则为迫击炮等继续使用。

既然后面的路都已经给我们指明了,那罗兰芳只需要照着做就好了。

反正只在罗兰芳可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我想把我爸公司搞破产 我从来不抗压 气斩长空 深渊榜 柯锦宠妻实录 某神兽的超神学院 次元从家教开始 我能进到书里面 老天爷逼我来修仙 魔法方程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