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大宋清欢

第380章 她的渊源(上)(1/2)

目录

她的渊源(上)

大宋王朝立国不久,就以“四京”闻名。

东京开封,天子所居,煌煌正牌,其名也盛,其势也煊,自不必多言。

另三处“京”都,则分别为:北京大名府,西京河南府,南京应天府。

北京大名府乃,军事重镇,屯兵种粮,防御辽国。

西京河南府,那繁华了千年的洛阳城,如今像是朝廷优抚致仕老臣的“后花园”、“干休所”,澄澄蜿蜒的洛水两岸,青山秀谷间,建有不少华美的楼阁庭院,堪比唐时长安的终南别业景象。

相形之下,南京应天府府衙所在的宋州,作为台勾栏,风月欢场,宋州城内的这些好地方,莫说晁司业,就是书院里随便找个弱冠之龄的学子来,他们也能如数家珍,熟门熟路地给你带过去。

赵判监于是舒目展眉,笑吟吟道:“老夫明日在鹿鸣楼设宴,唤几位学业有成的上舍生员,向邵提举请教请教文章国事。今夜嘛,贤弟就松泛松泛,由晁司业作陪,引贤弟在城中用个便饭。”

……

夜晚的宋州城,汴河两岸的繁华喧嚣,果然不逊于国都开封的景象。

万家灯火,酒肆林立,笙歌萦梁。

但晁司业,却是带着邵清往位于城北的南京留守院附近走。

马车七绕八弯,停在石巷深处的一座院落前。

来自南方的“赤榉”木材拼成的门板,被左右两盏红栀子灯,映照出有如山峦起伏的漂亮花纹。

带着暧昧色彩的灯光,还照亮了门边小小挂牌上的两个字:喫茶。

晁司业终于卸了最后一丝矜持,抿嘴向邵清道:“河畔那些富丽的正店,女子浓妆冶荡,红绡翠袖,聚于主廊檐面待客,外乡客官们戏称为‘色海’,趋之若鹜。晁某看来,终究俚俗不堪。这一处则不同,皆是未及豆蔻之龄的妙人儿。”

说话间,晁司业扣开了院门,一个清俊小厮踮着步子引领,绕过前院,只见一位三旬上下的锦衣妈妈,已候在院中。

妈妈自称姓陈,寒暄之间,确实没有寻常勾栏鸨母的腻味殷勤,淡淡柔柔地向晁司业道:“司业与贵客来得巧,福建路刚到的好茶,请二位品鉴。”

进到屋内,邵清定睛看去,三个女孩儿,个头身量都还单薄瘦小,至多也就十一二岁。一个抚琴,一个轻吟低唱,一个打着茶沫子。

女孩儿见来了客人,都停手收声,站起来怯生生地行礼。

晁司业举止自若,如在家中内宅一般,和气地让女孩儿们莫拘束,好生将琴歌与香茗奉给官人。

这般闲适地听歌品茗,不知不觉便到了戌亥之交,晁司业正掂量着,眼前这邵提举,还有什么念头,却见邵清自怀中掏出三串赏钱,放在茶案上,又取出一支小银簪子,亲自送到陈妈妈面前,道声:“琴好,歌美,茶香,妈妈调教得辛苦。”

陈妈妈何等眼色老辣,觑一眼赏钱,便看出是折三的大钱,再接过簪子瞧来,一对石榴雕得细腻精美,登时喜上眉梢,忙忙地招呼着女孩们来道谢。

邵清摆手起身,向晁司业温言道:“已是人静时分,她们也该歇息了,吾等,回吧?”

晁司业附和着起身,陪邵清出门,一面命候在院里的随从进来结了茶资和缠头钱,一面颇为服气地想:这位提举官,原来竟是有些风度格调的。

翌日,也是黄昏前后,邵清离开邸舍,又寻到陈妈妈这里来。

陈妈妈琢磨着,这非富即贵的体面官人,竟独身前来,莫不是昨日看中了哪个孩子。

邵清却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陈妈妈,可听说过一个姓杜,闺名叫洛梅的女娃娃?”

“杜洛梅?”陈妈妈眯眼思忖一阵,歉然地摇摇头,又赶紧殷勤地补充道,“官人是要寻此人?要不,奴家帮你,在南京的同行姐妹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万界点名册 游戏开发巨擘 从柱灭开始的次元之旅 开局成了偶像剧男二号 虎落平洋被马妻 洪荒:我哥们儿是鸿钧老祖 诡异流修仙游戏 我真没想当火影啊 韦小宝纵横花都 我能隐身十分钟